血容量减少是指人体内有效循环血量明显下降,可能由失血、脱水、烧伤等原因引起。这种情况会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血容量减少的常见原因包括急性失血、严重呕吐或腹泻导致的体液丢失、大面积烧伤引起的血浆渗出,以及过度使用利尿剂等。当循环血量不足时,机体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来维持血压,表现为心率加快、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代偿反应。若未及时纠正,可能发展为休克状态,出现意识模糊、血压显著下降等危险征象。临床上可通过中心静脉压监测、血红蛋白浓度检测等手段评估血容量状态。
对于存在大量出汗、持续腹泻或外伤出血等情况,应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或进行输血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剧烈运动。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少尿等血容量不足表现,需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由医生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