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粪石性阑尾炎是如何引起的

朱湘南 普外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三甲

粪石性阑尾炎通常由粪石阻塞、肠道感染、阑尾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若患者存在上述因素,可能诱发阑尾腔压力升高及细菌感染,从而导致炎症反应。

1、粪石阻塞

粪石是干燥硬结的粪便残渣,可能因长期便秘、肠道蠕动缓慢等因素在阑尾腔内滞留。粪石阻塞会导致阑尾腔压力升高,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造成黏膜缺血坏死,继发细菌感染。患者可能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

2、肠道感染

肠道病原体感染可能通过淋巴或血行途径累及阑尾,导致阑尾黏膜充血水肿,进一步加重管腔狭窄。炎症反应会促使分泌物增多,与粪石共同形成梗阻。患者可能伴有腹泻、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3、阑尾结构异常

先天性阑尾过长、管腔狭窄或扭曲等解剖异常,可能使粪石更易滞留。此类结构问题会导致内容物排出不畅,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患者可能反复出现右下腹隐痛。治疗时需根据病情选择手术切除,必要时可配合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

若患者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通过腹部超声、CT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抗感染或手术治疗,同时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减少肠道负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