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通常指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可能伴随眼轴延长、眼底病变等问题,建议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具体度数划分和影响因素需结合个人情况综合分析。
1、度数标准
医学上通常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定义为高度近视。这种程度的近视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但需注意单纯度数高低并非唯一标准,还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眼轴长度
高度近视患者常伴有眼轴长度超过26毫米的情况。眼轴每增长1毫米,近视度数约增加300度,过长的眼轴会导致视网膜变薄,增加后巩膜葡萄肿等病变概率。
3、眼底病变
病理性高度近视患者可能出现豹纹状眼底、视盘萎缩弧等改变。这类患者即使度数未达800度,若存在特征性眼底病变,仍需按高度近视管理。
建议高度近视患者每半年进行散瞳验光、眼轴测量和眼底检查。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及眼部撞击,出现闪光感、视野缺损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合理配戴矫正眼镜或角膜接触镜,必要时考虑后巩膜加固术等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