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术后护理需注意保持通畅、预防感染及日常维护。主要注意事项包括术前评估血管条件、术后正确护理、避免压迫瘘管、定期监测功能以及预防并发症。
1、术前评估血管条件
术前需通过超声评估血管直径、弹性及血流情况,优先选择非优势侧上肢。存在严重血管硬化或静脉狭窄时,需调整手术方案,必要时改用人工血管。
2、术后正确护理
术后24小时需抬高术侧肢体促进静脉回流,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触及震颤为宜。术后7天内避免术侧肢体测血压、输液或抽血,防止血栓形成。
3、避免压迫瘘管
日常需穿着宽松衣物,睡眠时避免压迫术侧肢体。禁止在瘘侧肢体佩戴手表或首饰,测量血压需选择对侧上肢。提重物应限制在5公斤以内。
4、定期监测功能
每日3次触摸震颤感,用听诊器检查血管杂音。震颤减弱或杂音消失提示可能发生血栓,需立即用50%硫酸镁湿敷并就诊。每次透析前需评估穿刺点愈合情况。
5、预防并发症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透析后按压止血15-20分钟。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需警惕感染,及时进行细菌培养。避免搔抓或碰撞瘘管区域,沐浴水温控制在40℃以下。
术后3个月内需每周进行血管超声检查,评估血流量是否达到600ml/min以上。日常应控制水分摄入避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超过5%,同时监测血压维持在110-150/60-90mmHg范围。若出现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等异常,需立即联系血管通路小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