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脑梗死恢复期针灸取穴及定位方法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脑梗死恢复期针灸治疗通常选取百会、合谷、足三里、曲池、太冲等穴位进行刺激,需在专业医师操作下进行。该疗法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神经功能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需配合规范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

1、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取穴时嘱患者取坐位,从两耳尖直上连线与前后正中线交汇处取穴。该穴属督脉要穴,通过艾灸或针刺可醒脑开窍,改善中风后头晕、认知障碍等症状,临床常配合四神聪穴增强疗效。

2、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取穴时嘱患者手背向上,拇指与食指并拢时肌肉隆起最高点。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针刺时可向劳宫穴透刺1-1.5寸,具有疏通经络作用,能有效改善偏瘫侧上肢活动不利及面神经麻痹症状。

3、足三里

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取穴时嘱患者屈膝,外膝眼直下四横指距离。作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常规直刺1-2寸,配合温针灸可健脾益气,改善中风后胃肠功能紊乱及下肢痿软无力,常与阳陵泉配伍使用。

4、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取穴时嘱患者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尽头凹陷处。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直刺0.8-1.2寸可疏通上肢经络,缓解肩臂疼痛及肘关节拘挛,临床多与肩髃、外关等穴配合使用。

5、太冲穴

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取穴时嘱患者足背向上,第1、2趾缝向上推至骨间隙凹陷处。作为足厥阴肝经原穴,向涌泉方向斜刺0.5-0.8寸可平肝熄风,改善中风后肢体震颤及情绪焦虑,常与行间穴配伍调节肝阳上亢。

进行针灸治疗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配穴方案。治疗期间需注意观察肢体反应,避免在皮肤破损处施针。建议每周治疗3-5次,连续治疗2-3个月,同时配合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及语言训练。治疗过程中出现晕针或出血等情况应立即处理,血压过高或病情不稳定时应暂缓施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