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肠末端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发热以及腹部肿块等,其危害可能涉及肠梗阻、肠穿孔、营养不良、贫血和肠瘘等问题。具体表现和影响需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分析。
1、腹痛
腹痛是回肠末端炎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可能与肠道炎症刺激肠壁神经有关。部分患者在进食后或活动时疼痛加重。
2、腹泻
由于肠道黏膜受损、吸收功能下降,患者常出现腹泻,粪便多呈糊状或水样,可能伴有黏液。长期腹泻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需警惕脱水风险。
3、体重下降
慢性炎症导致营养吸收障碍,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若体重短期内下降超过5%,需考虑是否存在肠道吸收不良或并发其他疾病。
4、发热
急性炎症期可能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若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寒战,需警惕肠道感染扩散或脓肿形成。
5、腹部肿块
病程较长者可能在右下腹触及包块,多由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局部脓肿导致。肿块质地偏硬且伴有压痛,需与肿瘤性疾病鉴别。
回肠末端炎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注意观察排便情况。若出现剧烈腹痛、便血、持续高热或腹部包块增大等症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肠镜、CT等检查明确病情进展,避免延误治疗导致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