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酒变酸后一般不建议继续饮用。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过度发酵或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饮用后可能引发不适。
米酒变酸可能是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持续产酸所致。虽然此时酒液酸度升高,但若未受到杂菌污染,少量饮用可能不会直接危害健康,但口感会明显变差。若酸味伴随刺鼻异味或酒液浑浊,则可能已发生变质。存放温度超过20℃或容器密封不严时,乳酸菌、醋酸菌等会加速繁殖,导致pH值快速下降。这种情况下继续饮用可能引发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当米酒出现白色絮状物或颜色发灰时,说明可能存在霉菌污染。开封后超过7天未饮用完毕的米酒,其表面形成的菌膜可能含有致病菌。特别需要注意自制米酒若在发酵过程中混入杂菌,即使在酸性环境中,某些耐酸菌如大肠杆菌仍可存活。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更应避免饮用变质的发酵食品。
建议将米酒贮存在4℃以下冷藏环境,开封后尽量3天内饮用完毕。自制米酒需使用煮沸消毒的容器,发酵过程中保持环境清洁。若发现酒液异常粘稠、产生气泡或明显分层,应立即停止食用。饮用变质米酒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补充水分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