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黄肌瘦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肝病、寄生虫感染等病理性原因有关。长期存在该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长期挑食、偏食或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体内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影响皮肤和肌肉状态。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或精神压力大也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出现面色发黄、体型消瘦的表现。这类情况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每日摄入足量蛋类、瘦肉、新鲜果蔬,并改善作息后多可缓解。
2、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例如萎缩性胃炎患者因胃酸分泌减少,可能出现铁元素吸收障碍,引发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萎黄。此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促进消化,配合琥珀酸亚铁片改善贫血。
3、慢性肝病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会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出现巩膜黄染、皮肤暗黄等症状。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下降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出现消瘦伴下肢水肿。需进行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确诊后可使用水飞蓟宾胶囊、双环醇片等保肝药物。
4、寄生虫感染
肠道蛔虫病、钩虫病等寄生虫会大量消耗宿主营养,导致进行性消瘦。寄生虫代谢产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出现皮肤干燥发黄。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可确诊,通常需服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等驱虫药治疗。
日常应注意规律三餐,保证每日摄入热量不低于1500千卡,适当增加牛奶、鱼肉等高蛋白食物。若伴随腹痛、黄疸、持续腹泻等症状,或调整饮食后2-3周仍未改善,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胃肠镜等检查。避免自行服用补品或驱虫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