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吸收热与感染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体温变化、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测综合判断。若出现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复查。
术后吸收热是由于手术创伤导致组织分解产物被吸收引起的体温升高,属于正常生理反应。通常体温不超过38℃,且术后3天内逐渐消退,患者无寒战、伤口红肿或渗液等感染迹象。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但中性粒细胞比例无明显上升。
感染性发热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体温常超过38.5℃,可能伴随寒战、心率增快、伤口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明显上升。若感染累及不同部位,可能出现相应系统症状,如肺部感染伴咳嗽咳痰,尿路感染伴尿频尿急等。
术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变化,注意伤口护理和消毒。若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或出现寒战、伤口渗液等异常表现,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医生会通过伤口分泌物培养、血培养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遵医嘱进行早期活动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