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和乙肝在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多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
1、病原体不同
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所致,属于RNA病毒;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属于DNA病毒。两者病毒结构不同,致病机制也存在差异。
2、传播途径不同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垂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例如共用针具、不洁医疗操作或分娩过程感染。
3、临床表现差异
甲肝多表现为急性肝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黄疸等,多数患者在1-2个月内自愈;乙肝易转为慢性感染,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部分患者可能长期无症状携带病毒。
4、预防措施不同
甲肝可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注意饮食卫生即可降低感染风险;乙肝疫苗是主要预防手段,需按0、1、6月程序接种三剂,高危人群需定期检测抗体水平。
若出现食欲减退、皮肤黄染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血清学检测。确诊后需遵医嘱治疗,甲肝患者应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乙肝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并定期监测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