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炎性病变,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宫腔手术、分娩或卫生不良等情况。患者可能出现下腹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或月经紊乱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
该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导致,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分娩后感染是主要诱因,不洁性生活或经期卫生不佳也可能引发。典型症状为持续性下腹坠痛,伴随脓性或血性分泌物,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妇科检查可见子宫压痛,超声可能提示内膜增厚或积液。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如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严重者需静脉给药。治疗期间需避免性生活,确保用药疗程完整以防复发。
日常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出现异常出血、腹痛持续加重或发热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不宜自行中断用药,定期复查超声评估治疗效果。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宫腔镜检查和内膜活检,以排除其他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