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血蛤如何安全食用

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血蛤安全食用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处理方法和烹饪方式,避免因食用不当引发肠胃不适或感染风险。一般需注意清洗、烹饪及食用量等方面,确保食材卫生和熟透。

1、彻底清洗处理

血蛤表面可能附着泥沙、细菌等污染物,建议先用清水冲洗外壳,再用淡盐水浸泡1-2小时促使其吐沙。处理时可借助刷子清洁贝壳缝隙,去除杂质。清洗后需再次用流动水冲洗干净,避免微生物残留。

2、充分高温烹饪

血蛤需完全加热至贝壳张开,肉质变白后再持续烹煮3-5分钟,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5℃以上。可采用蒸、煮、炒等方式,避免生食或半生食用。高温能有效杀灭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降低寄生虫感染风险。

3、控制食用量与人群

血蛤属于高嘌呤食物,建议每次食用量不超过100克,每周不超过2次。孕妇、儿童、痛风患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应慎食。若食用后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需立即停止进食并及时就医。

购买时应选择外壳完整、闭合紧密的新鲜活体,避免死蛤。烹饪后的血蛤若未食用完毕,需冷藏保存并在24小时内吃完,再次食用前需彻底加热。日常储存时需保持0-4℃低温环境,防止细菌滋生。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