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后的正确处理方式包括脱离寒冷环境、温水复温、保护创面、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冻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若出现皮肤发黑、组织坏死等严重情况,需立即就医。
1、脱离寒冷环境
发现冻伤后需立即转移至温暖室内,避免继续暴露于寒冷中。同时脱去潮湿衣物,用干燥毛毯包裹身体,减少热量流失。切忌揉搓冻伤部位,防止冰晶摩擦加重皮肤损伤。
2、温水复温
将冻伤部位浸泡在37-40℃温水中,时长控制在20-30分钟。复温过程可能伴随疼痛感,需保持水温恒定避免烫伤。禁止使用火烤、热水袋等直接加热方式,否则容易导致组织二次损伤。
3、保护创面
复温后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覆盖冻伤皮肤,避免伤口受压或摩擦。浅表冻伤出现水疱时不可自行挑破,需保持皮肤完整防止感染。足部冻伤者应卧床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
4、药物治疗
浅度冻伤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缓解疼痛。出现感染时可应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
5、手术治疗
重度冻伤出现组织坏死时需进行清创术,必要时行植皮或截肢手术。术后需配合红外线理疗、高压氧治疗等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肢体功能。
冻伤后24小时内禁止吸烟饮酒,避免血管收缩加重病情。若出现皮肤青紫、知觉丧失等三度冻伤表现,需立即前往烧伤科或急诊科就诊,不可擅自涂抹药膏或偏方处理。恢复期需加强营养摄入,保持患处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