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如何调理血瘀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中医调理血瘀主要通过中药、针灸、推拿、饮食及运动等方式综合干预,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核心。以下是常见方法:

1、中药调理

遵医嘱使用丹参、川芎、红花等药材,其活血化瘀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瘀血阻滞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例如丹参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动;川芎可行气活血,缓解气滞血瘀。

2、针灸疗法

选取血海、三阴交等穴位,通过针刺刺激调节气血运行。血海穴属脾经,可增强脾统血功能;三阴交可调和肝脾肾三脏,改善气血生成与输布,适用于下肢血瘀及妇科瘀症。

3、推拿按摩

采用揉捏、点按等手法作用于瘀阻部位,如腰背或四肢,可松解肌肉紧张并加速局部代谢。例如掌根推揉腹部有助于促进腹腔血液循环,缓解因血瘀导致的月经不调。

4、饮食调理

日常可食用黑豆、山楂、红糖等食材。黑豆富含花青素,能增强血管弹性;山楂中的有机酸可辅助降低血液粘稠度,但胃酸过多者需慎用。

5、运动疗法

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可通过肢体伸展促进全身气血流通,尤其适合长期久坐导致的气滞血瘀人群,每周坚持3-4次效果较佳。

血瘀体质者需避免寒冷刺激及油腻饮食,部分中药需根据体质配伍使用。若出现胸痛、经血夹块等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诊进行舌脉诊断,制定个体化调理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