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患者通常需要遵医嘱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抗感染药物及对症治疗药物等。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血管炎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综合制定。
1、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甲泼尼龙等是基础治疗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壁损伤。急性期常采用大剂量冲击治疗,症状控制后需逐步减量,长期使用需注意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
2、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适用于重症或激素疗效不佳者。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异常免疫反应控制病情进展,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3、生物制剂
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等靶向药物可用于难治性血管炎,特异性抑制B细胞或炎症因子。与传统免疫抑制剂相比,具有更高的靶向性和相对较少系统副作用。
4、抗感染药物
合并感染时需使用头孢曲松、阿昔洛韦等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部分血管炎与乙型肝炎等感染相关,需同步进行抗病原体治疗。
5、对症治疗药物
双嘧达莫、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改善微循环,奥美拉唑用于预防激素相关消化道损伤,钙剂和维生素D用于防治骨质疏松。
血管炎属于慢性复发性疾病,患者需严格遵循个体化用药方案,避免擅自调整药量。治疗期间应每1-3个月复查炎症指标和脏器功能,注意观察口腔溃疡、皮疹等复发征兆。配合低盐低脂饮食、适度功能锻炼等综合管理,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