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痛的治疗方法包括日常调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方案。常见方式如减少活动、冰敷、使用药物及物理康复等,必要时需手术干预。
1、减少活动及冰敷
若疼痛由足底筋膜炎或跟腱炎引起,建议减少长时间行走、跑步等足部负重活动,避免加重炎症。每日冰敷患处15-20分钟,可缓解局部肿胀和疼痛。同时建议更换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减少足底筋膜张力。
2、药物治疗
急性疼痛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以缓解炎症反应。若存在局部压痛明显区域,医生可能采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进行封闭治疗。
3、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通过高频振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物质吸收。冲击波治疗可刺激组织修复,尤其适用于顽固性足底筋膜炎。此外,每日进行跟腱拉伸、足底筋膜滚球按摩等康复训练,能增强足部肌群柔韧性。
4、体外冲击波治疗
针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跟痛症,采用高能声波作用于患处,通过机械应力促进血管新生和组织修复。通常每周1次,3-5次为疗程,需由专科医生评估适应症。
5、手术治疗
当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且存在跟骨骨刺压迫神经,或跟腱严重钙化时,可能需行骨刺切除术、跟腱清理术等。术后需配合支具固定及渐进性负重训练,恢复期约3-6个月。
出现持续脚后跟疼痛建议及时就医,通过X线、MRI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应力性骨折、跟骨骨刺或跟腱病变。治疗期间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跟腱炎患者需特别注意制动休息,防止肌腱断裂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