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串珠通常是佝偻病活动期的表现,多见于病情进展较快的阶段。佝偻病根据病程可分为初期、活动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各阶段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1、活动期
此阶段骨骼改变较为显著,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样组织堆积,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形成串珠状突起。同时可能伴随方颅、鸡胸、X型或O型腿等体征,并伴有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睡眠不安等。此时需积极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加强营养支持。
2、恢复期
经过规范治疗后,骨骼异常逐渐改善,但已形成的肋骨串珠可能部分保留。此阶段血液生化指标如血钙、磷水平趋于正常,碱性磷酸酶逐渐下降,骨骼X线显示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
3、后遗症期
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此阶段骨骼畸形可能长期存在,如遗留的肋骨串珠、下肢弯曲等。此时治疗重点转为矫正骨骼畸形,严重者可能需手术干预,但无法完全消除已形成的骨骼改变。
若发现婴幼儿出现肋骨串珠等骨骼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完善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及X线检查。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制剂,并保证每日400-800IU的预防剂量,同时增加户外活动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避免发展为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