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通常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种类型,其中重度中暑又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不同类型的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先兆中暑
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头晕、口渴、四肢无力等症状,此时体温可能正常或略有升高。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后,及时转移至阴凉处并补充水分后,症状可较快缓解。
2、轻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症状外,还会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脉搏加快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此时需立即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
3、重度中暑
分为三种亚型。热痉挛常见于高温下剧烈运动者,表现为四肢肌肉痉挛疼痛,多因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失衡;热衰竭多见于老年群体,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湿冷等循环障碍;热射病是最严重类型,体温可达40℃以上,伴随意识模糊、抽搐甚至多器官衰竭,具有较高致死风险。
若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通风阴凉处。轻度中暑可通过降温补水自行缓解,但出现高热不退、意识障碍等重度中暑表现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日常需注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户外工作者应定时补充含盐水分,佩戴遮阳工具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