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高危妊娠如何预防和管理

耿敬华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濮阳惠民医院 三甲

高危妊娠的预防和管理主要包括孕前评估与咨询、规范产检、基础疾病控制、多学科协作管理以及适时终止妊娠等措施,需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及时识别风险因素并采取干预手段,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1、孕前评估与咨询

计划妊娠前需全面评估慢性病史、遗传病风险及不良孕产史。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应在病情稳定3-6个月后妊娠,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使TSH控制在2.5mU/L以下再受孕。

2、规范产检

建立妊娠档案后,高风险孕妇需增加产检频次至每2周1次,妊娠32周后每周1次。除常规超声、胎心监护外,子痫前期高风险者应从妊娠12周起每日监测血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预防,剂量需遵循产科医师指导。

3、基础疾病管理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可选用甲基多巴片或拉贝洛尔片控制血压,糖尿病孕妇需使用门冬胰岛素或地特胰岛素调控血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将泼尼松片剂量调整至最低有效量,并联合使用阿司匹林预防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4、多学科协作管理

建立产科主导,心内科、内分泌科、新生儿科共同参与的诊疗团队。心脏病孕妇妊娠32周起需每周进行心功能评估,前置胎盘患者妊娠28周后需提前安排MRI检查明确胎盘植入情况,制定分级输血预案。

5、适时终止妊娠

针对胎盘早剥、重度子痫前期等急症,应立即行剖宫产术。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建议妊娠38-39周终止妊娠,双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者多在妊娠34-36周择期分娩。需提前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促进胎肺成熟。

高危妊娠孕妇应建立专属健康档案,记录血压、血糖、胎动等数据变化。出现持续性头痛、视物模糊、阴道流血或胎动异常时,需立即急诊就诊。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自行调整降压药或降糖药剂量,定期进行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监测以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