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抗真菌药有哪些

刘琴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甲

抗真菌药主要包括唑类、丙烯胺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以及其他类型药物,具体用药需遵医嘱选择。不同种类的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有所区别,需根据感染类型及患者情况合理使用。

1、唑类

唑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念珠菌、隐球菌引起的浅表或深部真菌感染,如口腔念珠菌病、曲霉病等。部分唑类药物可能存在肝毒性,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2、丙烯胺类

代表药物有特比萘芬、布替萘芬等,主要通过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干扰真菌细胞膜形成。此类药物对皮肤癣菌效果显著,常用于甲真菌病、手足癣等浅表真菌感染的治疗,多采用外用乳膏或口服制剂。

3、多烯类

包括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通过与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结合破坏膜结构。两性霉素B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如系统性念珠菌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等,但需注意其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制霉菌素多用于黏膜念珠菌感染。

4、棘白菌素类

如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通过抑制β-葡聚糖合成酶破坏真菌细胞壁。这类药物对念珠菌属和曲霉属有效,尤其适用于对其他抗真菌药耐药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常用于血液系统真菌感染的治疗。

5、其他类

氟胞嘧啶通过干扰真菌DNA合成起效,常与两性霉素B联用治疗隐球菌感染。灰黄霉素则主要用于头癣等皮肤癣菌感染,但因其肝毒性已逐渐被新型药物替代。

使用抗真菌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根据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如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或禁用特定药物,切忌自行延长疗程或更改用药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