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出现小肉粒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有关,常见原因包括皮赘、丝状疣、寻常疣、扁平疣以及传染性软疣等。若症状持续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皮赘
也称为软纤维瘤,是皮肤表面良性增生组织,通常与皮肤摩擦、肥胖或遗传因素有关。表现为肤色或褐色柔软小丘疹,多见于颈部、腋窝等褶皱部位。一般无需治疗,若影响外观可通过激光或冷冻去除。
2、丝状疣
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表现为细长柔软的丝状突起,好发于眼睑、颈部。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咪喹莫特乳膏、氟尿嘧啶软膏,或采用液氮冷冻去除。
3、寻常疣
同样由HPV感染导致,常见于手部、足部,呈粗糙的颗粒状凸起。可通过局部涂抹维A酸乳膏、水杨酸软膏等角质剥脱剂,或进行电灼、激光等物理治疗。
4、扁平疣
多发生于青少年面部及手背,表现为扁平丘疹,与免疫力下降有关。可外用维A酸类药物调节表皮分化,配合干扰素凝胶增强抗病毒效果,严重者需联合光动力疗法。
5、传染性软疣
由痘病毒引起,特征为中央有脐凹的蜡样丘疹,常见于儿童躯干。具有较强传染性,需避免搔抓。临床多采用夹除术清除病灶,并外涂碘伏消毒预防感染。
日常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若小肉粒短期内增多、红肿破溃或伴随瘙痒疼痛,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由医生根据具体类型选择治疗方案。切勿自行抠抓或使用偏方处理,以免加重感染或造成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