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低烧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降温、调整环境、补充水分、药物退热以及及时就医等。需结合具体体温和伴随症状选择合适的措施,避免盲目用药。
1、物理降温
若体温在37.3-38℃之间,可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等血管丰富部位。退热贴辅助降温时需避开眼周,禁止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发酒精中毒。
2、调整环境
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50%-60%。减少衣物包裹,选择透气棉质衣物,避免过度捂热影响散热。适当通风换气,但需避免冷风直吹。
3、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每日饮水量按每公斤体重50-80ml计算。可配合口服补液盐Ⅲ维持电解质平衡,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
4、药物退热
当体温超过38.2℃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3月龄以上)或布洛芬混悬滴剂(6月龄以上)。
5、及时就医
若持续低烧超过72小时,或伴随抽搐、呕吐、皮疹、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就诊。3月龄以下婴儿出现发热需直接送往医院,不可自行处理。
处理过程中需每小时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时间和伴随症状。用药前需排除药物过敏史,退热药物不能与复方感冒药同时使用。观察期间若出现手脚冰凉、寒颤等体温上升征兆,应及时采用保暖措施并做好就医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