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通常不能自愈,尤其是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需接受规范治疗。对于免疫力较强的人群,若感染后未发病可能处于潜伏状态,但一旦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则需积极干预。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和致病性。若患者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病灶中的结核杆菌会持续破坏肺组织,可能引发咳嗽、咯血等症状,若不进行规范治疗,病情可能逐渐加重并扩散至其他器官。极少数情况下,当病灶范围极小且机体免疫力较强时,可能存在病灶钙化的情况,但这并不等同于自愈,仍存在复燃风险。此外,未经治疗的患者可能成为传染源,增加周围人群的感染概率。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疗程通常需持续6-9个月。患者确诊后应及时在传染病专科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保持居住环境通风,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定期复查胸部CT和痰菌培养可评估治疗效果,过早停药可能导致耐药结核菌产生,加大后续治疗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