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监护需要关注胎心率基线、胎心变异、加速情况、减速情况以及宫缩情况等指标。这些指标可帮助评估胎儿在宫内的安危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胎心率基线
正常胎心率基线范围为110-160次/分。若持续高于160次/分提示胎儿心动过速,可能由缺氧、感染或母体发热引起;若持续低于110次/分则提示心动过缓,可能与胎儿心脏传导异常或严重缺氧相关。测量时需在胎儿安静状态下持续观察至少10分钟。
2、胎心变异
正常胎心变异幅度为6-25次/分,反映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变异减少(小于5次/分)提示胎儿可能存在睡眠周期或中枢抑制,持续缺乏变异需警惕缺氧可能。变异增加(大于25次/分)可能与胎儿活动频繁或母体用药有关。
3、加速情况
正常监护应出现胎心加速,即胎心率较基线上升15次/分以上且持续15秒以上。20分钟内出现≥2次加速为反应型,提示胎儿状况良好。若缺乏加速可能提示胎儿睡眠周期延长,需通过声振刺激或延长监护时间进一步确认。
4、减速情况
早期减速多与宫缩相关,属生理性变化;变异减速提示脐带受压,需结合减速深度和持续时间评估;晚期减速多发生在宫缩峰值后,可能与胎盘功能不全有关。反复出现的晚期减速需立即临床干预。
5、宫缩情况
需记录宫缩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正常临产宫缩间隔3-5分钟,持续30-60秒。宫缩过频(10分钟内≥5次)或过强可能影响胎盘血流,需结合胎心变化综合判断。
建议孕妇在孕晚期按医嘱规范进行胎心监护,检查时保持舒适体位。若发现胎动减少、监护结果异常或自觉不适,应及时就医复查。医护人员会结合监护曲线类型(NST/CST)及临床指征制定后续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