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黄疸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方案,不存在统一的“最好”药物。常见治疗方法包括对因治疗、保肝药物、退黄药物、手术治疗及日常调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1、对因治疗
若黄疸由乙型肝炎引起,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导致的胆管炎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自身免疫性肝炎可能需要醋酸泼尼松龙片等免疫抑制剂。溶血性黄疸则需停用诱发药物,严重时进行输血治疗。
2、保肝药物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可修复肝细胞膜,适用于酒精性肝损伤;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改善药物性肝损伤;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具有抗炎保肝作用,对各类肝炎均有效。
3、退黄药物
熊去氧胆酸胶囊可促进胆汁排泄,适用于胆汁淤积性黄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能改善胆汁酸代谢,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有效;茵栀黄口服液作为中药制剂,可通过利胆作用辅助退黄。
4、手术治疗
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需行ERCP取石术,恶性肿瘤导致的黄疸可能需实施胆道支架置入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囊结石引发的黄疸常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5、日常调理
每日保证30-50g优质蛋白摄入,选择鱼肉、豆制品等易消化食物。严格戒酒,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ml左右。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夜间23点后入睡影响肝脏代谢。
出现黄疸应及时至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通过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切忌自行服用退黄药物,特别是中草药制剂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治疗期间需每月监测胆红素水平,调整治疗方案时应由主治医师评估肝肾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