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脾虚的十大症状是什么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脾虚的常见症状一般包括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异常、疲倦乏力、面色萎黄、身体浮肿、消瘦或肥胖、舌苔厚腻、月经不调以及气短懒言等。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虚时身体对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从而引发多种症状。

1、食欲不振

脾虚患者常因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导致胃纳减少,进食后易出现饱胀感,对食物缺乏兴趣。长期食欲减退可能进一步加重气血不足。

2、腹胀

脾虚导致食物积滞于中焦,气机运行不畅,尤其在饭后或食用油腻食物后,腹部胀满感明显,可能伴随嗳气或肠鸣。

3、大便异常

脾虚者常见大便稀溏或不成形,严重时出现完谷不化(粪便中可见未消化食物残渣),部分患者可能交替出现便秘与腹泻。

4、疲倦乏力

由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时四肢肌肉得不到足够濡养,患者常感肢体沉重、容易疲劳,稍作活动便气力不足。

5、面色萎黄

脾虚气血生化不足会导致面色失去红润光泽,呈现萎黄或苍白,眼睑、口唇等部位颜色偏淡,皮肤干燥缺乏弹性。

6、身体浮肿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时水液代谢失常,可能出现眼睑、下肢水肿,按压后凹陷不易恢复,晨起时症状尤为明显。

7、消瘦或肥胖

脾虚者既可能因营养吸收障碍导致体重下降、肌肉松软,也可能因水湿停滞形成虚胖,脂肪多堆积在腹部。

8、舌苔厚腻

舌象多表现为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舌苔白腻或黄腻,反映体内湿浊内蕴的病理状态。

9、月经不调

女性脾虚可能引起月经量少、色淡,经期延长或周期紊乱,严重者可能出现崩漏或闭经,常伴有白带量多清稀。

10、气短懒言

脾虚导致宗气生成不足,患者常感呼吸短促、说话无力,喜静懒动,活动后心悸、自汗等症状加重。

脾虚症状持续存在时建议及时就诊中医科,通过四诊合参进行辨证。日常需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以增强脾胃功能。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