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黄疸过高是由什么导致的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黄疸过高可能与红细胞破坏过多、肝脏疾病、胆道阻塞等原因有关,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病毒性肝炎、胆管结石等疾病。以下是具体分析:

1、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会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大量血红蛋白并转化为胆红素。当胆红素生成超过肝脏处理能力时,会引起溶血性黄疸,表现为皮肤黄染、尿液呈茶色。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环孢素、人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抑制溶血反应。

2、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感染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导致肝细胞摄取、转化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引发肝细胞性黄疸。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厌油、肝区疼痛等症状,通常需使用恩替卡韦、复方甘草酸苷、水飞蓟宾等抗病毒或保肝药物治疗。

3、胆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会阻塞胆汁排泄通道,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形成梗阻性黄疸,常伴随皮肤瘙痒、陶土样大便。临床可通过ERCP取石术解除梗阻,必要时使用熊去氧胆酸、头孢曲松、山莨菪碱等药物辅助治疗。

4、药物性肝损伤

异烟肼、对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药物可能引起肝细胞坏死,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此类患者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药物促进恢复。

5、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由于肝脏发育不成熟,可能出现生理性黄疸,通常2周内自行消退。若黄疸持续加重,需警惕溶血病、胆道闭锁等病理性因素,可通过蓝光照射、换血疗法或手术干预。

出现明显黄疸时需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血常规、腹部超声等项目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服用退黄药物或偏方,特别是孕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需严格遵循医嘱治疗。哺乳期母亲发现新生儿黄疸持续不退,应尽快至儿科就诊评估。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