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出血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鼻炎、高血压、鼻咽癌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常见诱因包括环境干燥、频繁抠鼻、鼻部外伤等,若出血反复或量大需警惕病理因素。
1、生理性原因
空气干燥或频繁抠鼻容易导致鼻腔黏膜受损,鼻腔内毛细血管脆弱易破裂出血。此类情况出血量少且易止住,一般无需特殊用药,可通过加湿环境、避免抠鼻改善。若鼻黏膜损伤严重,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促进修复。
2、鼻炎
过敏性鼻炎或萎缩性鼻炎患者常因黏膜充血、糜烂导致出血。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配合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收缩血管。慢性鼻炎患者需长期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湿润。
3、高血压
血压急剧升高可能引发鼻腔后部血管破裂,常见于中老年患者。这类出血呈喷射状且难以自止,需立即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必要时行鼻腔填塞止血。建议高血压患者日常规律服用降压药物。
4、鼻咽癌
肿瘤组织侵袭血管会导致反复鼻腔出血,常伴耳鸣、颈部肿块等症状。确诊后需进行放射治疗联合顺铂、紫杉醇等化疗药物,晚期患者可应用尼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该病需通过鼻咽镜活检明确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若排除环境干燥等生理因素后仍频繁出血,特别是伴随头痛、视力改变等症状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建议避免用力擤鼻,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