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控制感染、处理病源牙、鼻窦炎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该疾病多由牙源性感染扩散至上颌窦引发,需综合处理口腔与鼻窦问题。
1、控制感染
急性感染期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同时可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若出现鼻腔脓性分泌物,可短期使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减轻黏膜水肿。
2、处理病源牙
需口腔科彻底治疗病灶牙,如龋齿需进行根管治疗,牙周脓肿需切开引流。无法保留的患牙应拔除,拔牙后需注意避免形成口腔上颌窦瘘,必要时行瘘管修补术。
3、鼻窦炎治疗
慢性鼻窦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炎症,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若窦腔积脓严重,可能需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通过自然开口或下鼻道径路引流。
4、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上颌窦骨壁破坏时,需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清除窦内病变组织,同期处理牙源性病灶。合并口腔上颌窦瘘者需采用颊侧滑行瓣或腭瓣进行修补。
5、日常护理
治疗期间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细菌。鼻腔可每日用40℃生理盐水冲洗2-3次,避免用力擤鼻。术后需定期复查鼻内镜,观察窦腔黏膜修复情况。
出现牙痛伴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口腔科和耳鼻喉科。治疗期间禁止游泳及潜水,避免气压变化导致感染扩散。需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疗程,不可自行停药,防止耐药菌株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