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瘀滞可能是情绪不畅、寒邪侵袭、外伤等原因引起的,需根据不同原因进行调理或治疗。气血瘀滞是中医常见证候,表现为局部疼痛、肤色暗紫、舌有瘀斑等症状。
1、情绪不畅
长期抑郁、焦虑或精神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肝气郁结,气机运行受阻,进而形成气滞血瘀。患者可能出现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通常可遵医嘱使用血府逐瘀丸、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配合针灸太冲、期门等穴位。
2、寒邪侵袭
外感寒邪或长期处于寒冷环境,可能导致血液凝滞、运行不畅。常见症状包括手足冰冷、痛经且得热痛减等。治疗可选用少腹逐瘀汤、艾附暖宫丸等温经散寒的药物,配合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改善血液循环。
3、外伤
跌打损伤、手术创伤等可能导致局部经络受损,气血运行受阻形成瘀滞。表现为受伤部位青紫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急性期可外敷云南白药气雾剂,内服三七伤药片,后期配合红花油按摩促进瘀血消散。
日常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久坐不动,冬季做好防寒保暖。饮食可适当食用山楂、黑木耳等活血食材,但避免过量摄入生冷食物。若出现持续胸痛、月经血块增多或外伤后严重肿胀等情况,应及时到中医科就诊,完善舌诊、脉诊等检查,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