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什么

赵艳平 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下肢动脉血管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慢性疾病,可能引发下肢缺血、疼痛等症状。其发生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因素相关,需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病情。

1、病因

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糖尿病等因素可导致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引发炎症反应,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血压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进一步加重斑块形成。

2、症状

早期表现为行走后下肢酸胀、疼痛(间歇性跛行),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静息痛、下肢皮肤发凉、苍白,严重时出现足部溃疡或坏疽。部分患者伴随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

3、诊断与治疗

可通过下肢动脉超声、CTA或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重症患者可能需血管成形术或旁路手术改善血供。日常需戒烟、控制血糖及血压。

若出现下肢疼痛加重或皮肤颜色改变,应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评估病情,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组织坏死。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并适度运动,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