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时常用的注射药物主要包括解热镇痛药、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等类型,具体用药需根据发热原因遵医嘱选择。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注射药物及其适用情况:
1、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
该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发挥解热作用,适用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引起的38.5℃以下的发热。其胃肠刺激性较小,但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
2、布洛芬注射液
作为非甾体抗炎药,除解热作用外还兼具抗炎效果,常用于风湿性疾病或术后伴随炎症反应的发热。使用时需监测肾功能,避免与其他NSAIDs类药物联用。
3、赖氨匹林
由阿司匹林与赖氨酸复合而成的水溶性注射剂,适用于39℃以上的高热状态。该药物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16岁以下儿童禁用。
4、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属于糖皮质激素,仅用于重症感染、过敏反应等引起的超高热(40℃以上)或常规退热药无效的情况。使用期间需严格监测血糖和电解质水平。
5、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如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作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使用前需进行皮试。
需要强调的是,发热是机体免疫反应的表现,体温未超过38.5℃且精神状况良好时,通常建议优先物理降温。所有注射药物均存在不良反应风险,特别是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耐药性,糖皮质激素不当使用可能掩盖病情。患者出现持续高热、惊厥、意识改变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后,再确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