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性接触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不同类型的支原体可通过不同方式在人群中传播,需结合具体类型进行分析。
1、飞沫传播
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会悬浮在空气中,被健康人群吸入后可能引发感染。此类传播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更易发生,常导致肺炎或支气管炎,表现为发热、干咳等症状。
2、性接触传播
生殖支原体如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可通过性行为传播。未使用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病原体可通过生殖道黏膜接触感染,可能引起尿道炎、宫颈炎等疾病。感染者可能出现尿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需双方共同治疗以防止反复交叉感染。
3、母婴传播
孕妇若存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经产道接触病原体,导致新生儿结膜炎、肺炎等。部分研究显示宫内感染风险较低,但早产、胎膜早破等并发症风险可能增加,孕期需规范进行产前检查。
日常需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感染者分泌物。出现持续咳嗽、泌尿生殖系统不适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病原体检测,确诊后遵医嘱规范治疗以阻断传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