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战通常表现为身体不自主的颤抖、肌肉收缩以及体温升高等症状,可能与感染、体温调节异常或外界刺激有关。该症状常伴随其他不适,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判断和处理。
1、不自主的颤抖
寒战发生时,身体会出现快速且无法控制的抖动,尤其在四肢和背部较为明显。这种颤抖是机体通过肌肉快速收缩产生热量的一种代偿反应,常见于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的情况,例如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的发热初期。
2、肌肉持续性收缩
除颤抖外,骨骼肌会出现节律性紧张,可能导致肌肉酸痛或僵硬。这种收缩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多出现在疟疾、脓毒血症等疾病中,也可能因低温环境刺激引发。
3、体温异常波动
寒战发作时往往伴随体温迅速升高,测量可见腋温在数小时内上升0.5℃以上。这种情况多见于肺炎、肾盂肾炎等感染性疾病,病原体释放的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发调定点上移。
4、伴随性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皮肤起鸡皮疙瘩等外周血管收缩表现,严重时可能伴有口唇发绀。这些症状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的血管痉挛有关,在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中也可能出现。
5、持续时间差异
普通感冒引起的寒战通常持续10-30分钟,而重症感染或败血症可能导致反复发作。疟疾引发的寒战具有周期性特点,间日疟患者每48小时会出现规律性寒战高热。
出现寒战症状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突然接触冷空气。若伴随高热不退、意识模糊或抽搐等情况,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等检查。治疗需在明确病因后,由医生指导进行抗感染或对症处理,不可自行服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