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出血现象可能出现在不同阶段,常见原因包括生理性着床出血、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等。出血时间和原因与妊娠阶段密切相关,需结合具体症状综合判断。
1、孕早期出血
受精卵着床时可能出现少量出血,通常发生在受孕后6-12天,表现为点滴状褐色分泌物,持续1-2天自行停止。若出血量增大伴随腹痛,需警惕先兆流产,此时需通过HCG检测和超声检查评估胚胎发育情况。
2、孕中期出血
13-28周出现出血可能提示胎盘异常,如胎盘前置或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出血多为无痛性鲜红色血液,常见于子宫下段覆盖宫颈口的情况。胎盘早剥多伴有腹痛、子宫张力增高,需紧急处理以防母婴危险。
3、孕晚期出血
妊娠28周后出血需鉴别见红和病理出血。正常见红表现为粘液栓混合少量血丝,多在分娩前24-48小时出现。异常出血可能由胎盘血管破裂或子宫瘢痕破裂引起,出血量超过月经量需立即就医。
出现阴道出血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通过超声检测胚胎位置、胎心搏动及胎盘状态。建议孕妇保持左侧卧位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和胎动。需特别注意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应禁止性生活,妊娠34周后需提前住院待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