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感染后出现症状的时间因人而异,通常在感染后2~4周开始出现一期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延迟至3个月左右。症状出现的时间与个体免疫力、病原体数量等因素有关,若存在高危行为或疑似感染,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血清学检测。
1、一期梅毒
感染后约2~4周,患者生殖器部位可能出现无痛性硬下疳,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边界清晰,基底湿润。硬下疳通常单发,质地较硬,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此时病灶中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若不治疗,硬下疳可在3~6周内自行消退,但病原体仍在体内扩散。
2、二期梅毒
硬下疳消退后6~8周,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症状,如躯干、四肢或手掌脚底出现红斑、丘疹或脓疱疹,呈铜红色且不伴瘙痒。部分患者伴随发热、咽痛、头痛、全身淋巴结肿大或黏膜斑。此阶段梅毒螺旋体通过血液播散,皮肤黏膜病变处仍有较强传染性,血清学检测结果呈阳性。
3、潜伏期梅毒
部分感染者可能无任何临床症状,仅通过血清学检查发现异常,称为潜伏梅毒。早期潜伏梅毒(感染2年内)仍有复发和传染风险,晚期潜伏梅毒(感染2年以上)虽传染性降低,但可能进展为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等严重并发症。
若发生高危性行为或疑似接触感染源,即使未出现皮损,也应在暴露后4周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早期规范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可彻底清除病原体,延误诊治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并定期复查血清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