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可能传播的疾病通常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如单纯疱疹、EB病毒感染、链球菌性咽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具体情况需结合病原体传播途径和个体免疫力进行判断。
1、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接吻时接触感染者唇部疱疹或分泌物可能感染。典型症状为口唇周围成簇水疱,伴有灼痛感。临床常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凝胶等局部抗病毒药物,严重时可口服伐昔洛韦片。
2、EB病毒感染
该病毒存在于唾液腺中,接吻时可能通过唾液传播,引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血液检查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治疗以对症为主,如布洛芬缓释胶囊退热,咽痛严重时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3、链球菌性咽炎
A组链球菌可通过接吻传播,导致咽部充血、扁桃体化脓,伴吞咽疼痛。确诊需咽拭子培养,常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疗程通常为10天。
4、幽门螺杆菌感染
虽然主要经口-口或粪-口传播,但深吻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感染者可能出现上腹疼痛、反酸等症状,可通过碳13呼气试验诊断。根治方案多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药物。
5、巨细胞病毒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者接吻时可能感染,表现为持续低热、肝脾肿大。更昔洛韦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免疫状态调整方案。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出现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情况时避免接吻。若接触后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超过3天不缓解,建议及时到感染科就诊。确诊感染者应遵医嘱规范治疗,治疗期间避免亲密接触以降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