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月经是计算怀孕天数及预产期的重要依据,通常用于确定妊娠周数起点、推算预产期以及评估胎儿发育情况。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孕期管理和产检安排的合理性。
1.确定妊娠周数起点
医学上普遍以末次月经的第一天作为妊娠的起始时间,因为排卵和受精时间难以精确判断。即使月经周期不规律或受孕日期不确定,临床仍以末次月经推算妊娠周数,后期通过B超测量胎儿大小进行校正。例如,月经周期35天的孕妇,实际妊娠周数可能比末次月经推算的小1周。
2.推算预产期
根据末次月经日期,采用Naegele法则计算预产期,即末次月经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若末次月经为1月10日,预产期则为10月17日。这种计算方法对月经周期28天的女性准确度较高,若周期过长或过短,需结合B超结果调整。
3.评估胎儿发育
妊娠周数计算直接影响胎儿生长参数的评估标准。如孕12周应完成NT检查,孕24周需进行大排畸超声检查。若末次月经记录错误可能导致误判胎儿发育迟缓或提前,曾有案例显示误记月经日期2周,导致误诊为胎儿偏小,经B超复核后修正诊断。
孕妇应准确记录末次月经时间,并在首次产检时提供详细信息。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则或辅助生殖受孕者,需在孕早期通过B超测量顶臀径来校正妊娠周数,误差可控制在3-5天内。定期产检时,医生会综合末次月经和超声检查数据动态调整妊娠周数评估,确保孕期监测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