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疼痛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肌筋膜炎、多发性肌炎、风湿性多肌痛、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疾病原因有关。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剧烈运动或长期保持固定姿势可能导致乳酸堆积或肌肉微损伤,表现为局部酸痛但无红肿,通常通过热敷、按摩等物理方式可在3-5天缓解。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反应,无需特殊治疗。
2、肌筋膜炎
寒冷刺激或慢性劳损引发的筋膜炎症,疼痛呈牵拉样且存在明显压痛点,可能伴随肌肉僵硬感。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药物缓解炎症,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
3、多发性肌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肌纤维受损,表现为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且伴有触痛,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等并发症。需通过甲泼尼龙片、硫唑嘌呤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药物调节免疫,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
4、风湿性多肌痛
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晨起时颈肩部及骨盆带肌群僵硬疼痛,可能伴随低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通常采用醋酸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治疗,治疗周期需持续1-2年。
5、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外伤或药物因素导致肌肉细胞坏死,出现剧烈疼痛伴茶色尿、肌酶显著升高,严重时可引发急性肾衰竭。需立即停用致病药物,通过大量补液、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若肌肉疼痛超过一周未缓解或出现肌肉无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或骨科就诊。日常需注意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注意劳逸结合,气温变化时做好肌肉保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