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如何降低激素治疗的副作用风险

何静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激素治疗可能引发的副作用风险通常可通过调整用药剂量、合理用药时间、饮食调理、定期医学监测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进行预防和控制。具体方法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

1.调整用药剂量

激素的使用剂量需严格遵循医嘱,医生会根据疾病类型、严重程度及患者体质制定个体化方案。初始阶段可能从较低剂量开始,病情稳定后逐步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引发反跳现象。例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泼尼松的剂量调整需结合炎症指标变化。

2.合理用药时间

采用隔日疗法或晨间顿服可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对于需长期用药者,疗程不宜超过3个月,必要时联合免疫抑制剂减少激素累积用量。外用激素治疗皮肤病时,需根据皮损部位选择不同强度制剂,面部等薄嫩皮肤应避免强效激素连续使用超过2周。

3.饮食调理

长期口服激素者每日需补充100-1200mg钙剂及800IU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建议采用低盐(小于5g/日)、高蛋白(1.2-1.5g/kg体重)饮食,如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来源。同时增加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有助于对抗钠潴留。

4.定期医学监测

治疗期间每3个月需检测空腹血糖、血脂、骨密度等指标。使用吸入型激素者应定期进行肺功能评估,长期全身用药者建议每6个月进行眼科检查排除白内障。儿童患者需监测生长曲线,出现生长迟缓需考虑调整方案。

5.生活方式干预

建议进行承重运动如快走、哑铃训练,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可增强骨密度。吸烟者应戒烟,酒精摄入限制在每日15g以内。保持BMI在18.5-23.9之间,超重者通过饮食控制减轻关节负荷。

接受激素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复诊,出现异常体重增加、视力模糊、持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用药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与华法林、降糖药等联用时需加强凝血功能及血糖监测。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评估肾上腺功能恢复情况。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