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物理治疗时需注意避免过度活动、正确进行热敷或冷敷、使用支具固定、控制运动强度以及及时就医调整方案等。正确的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恢复,避免症状加重。
1、避免过度活动
腱鞘炎多因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引起,物理治疗期间需减少患处频繁屈伸或负重动作。例如手腕腱鞘炎患者应避免打字、提重物等手腕活动,防止炎症加重。日常可通过调整工作姿势或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局部压力。
2、正确进行热敷或冷敷
急性发作期48小时内建议冷敷,每次15-20分钟,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慢性期或缓解期改用40℃左右热敷,每日2-3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需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冷敷时应用毛巾包裹冰袋。
3、使用支具固定
佩戴腕部或手指支具可限制关节活动度,使发炎肌腱得到充分休息。选择透气性好的医用支具,每日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夜间睡眠时建议解除支具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固定期间需定期活动未受累关节预防僵硬。
4、控制运动强度
进行牵拉训练或康复锻炼时,动作需缓慢柔和,以患处轻微牵拉感为宜,避免暴力拉伸导致肌腱二次损伤。每个动作维持15-30秒,每日重复3-5组,训练后出现疼痛加重需立即停止。
5、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若物理治疗1-2周后疼痛无缓解或出现手指卡压、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可能提示腱鞘严重狭窄或存在肌腱粘连,需及时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结合体外冲击波或局部封闭治疗。
进行物理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每日观察患处皮肤状况。治疗初期可能出现轻微酸痛属正常现象,但持续疼痛加剧或出现红肿热痛需警惕感染。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暖,避免冷水刺激,治疗后配合轻柔按摩可提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