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不同部位的疼痛可能与多种病因有关,通常需结合疼痛位置、伴随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常见病因包括足底筋膜炎、跖痛症、跟骨骨刺等,具体病因需由医生诊断确认。
1、足跟疼痛
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晨起下地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疼痛集中于足跟内侧,触诊可发现筋膜压痛。长期跑步、肥胖等因素易诱发炎症,超声或MRI能清晰显示筋膜增厚。
2、前脚掌疼痛
跖痛症多因跖骨头过度受压引起,穿高跟鞋或前足负重过久会导致第二、三跖骨下方灼痛,触诊可见局部肿胀。此外,应力性骨折也可表现为前足局限压痛,X线或骨扫描可鉴别。
3、足弓中部疼痛
足底筋膜中段撕裂或过度牵拉时,足弓处会出现撕裂样疼痛,常见于扁平足患者长时间行走后。动态超声检查可观察筋膜张力变化,足部生物力学分析有助于明确足弓结构异常。
4、足跟下方刺痛
跟骨骨刺常在久站后引发足跟刺痛,X线侧位片可见跟骨结节处骨赘形成。这种疼痛具有定位明确的特点,按压跟骨底面会诱发剧烈锐痛,需与脂肪垫萎缩导致的钝痛相区别。
5、第三、四跖骨间疼痛
莫顿神经瘤典型表现为跖骨间隙的烧灼样痛,女性穿窄头鞋时症状加重。MRI可显示神经纤维增粗,趾间神经阻滞试验能有效缓解症状,有助于与其他跖骨疾病鉴别。
建议出现脚底疼痛时记录疼痛发作时间、诱因及具体位置,尽早就医进行足部X光、超声或MRI检查。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体外冲击波、矫形鞋垫或局部封闭等方案,避免自行按摩或热敷加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