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痛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刺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根据伴随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判断。若疼痛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站立、行走或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可能导致脚后跟局部肌肉劳损,引发短暂性疼痛。这种情况通常休息后能逐渐缓解,适当热敷或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日常需避免过度负重,选择鞋底柔软、有足弓支撑的鞋子。
2、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反复牵拉损伤会引起足跟下方刺痛,晨起或久坐后第一步疼痛明显。患者行走时可能伴有牵拉感,按压足底筋膜附着点疼痛加剧。一般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缓解炎症,配合足底拉伸锻炼。
3、跟腱炎
过度运动或跟腱劳损会导致跟腱止点处红肿、压痛,活动后疼痛加重。患者踮脚或跳跃时症状明显,可能伴随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治疗可选用酮洛芬凝胶、依托考昔片、艾瑞昔布片等药物,同时需减少跑跳运动,必要时进行冲击波治疗。
4、跟骨骨刺
跟骨骨质增生可能刺激周围软组织,表现为脚跟针刺样疼痛,长时间站立后加重。X线检查可见骨刺形成。急性期需减少负重,遵医嘱使用布洛芬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美洛昔康片等药物,严重者需手术切除骨刺。
若脚后跟疼痛伴随关节肿胀、发红或全身发热,需警惕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系统性疾病。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超声、MRI或血液尿酸等检查,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盲目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