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矫正手术在技术成熟且符合适应症的前提下,一般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效果和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术前评估的准确性、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护理的规范性。
1、技术成熟性
目前主流的近视矫正手术如LASIK、SMILE等,均经过长期临床验证。例如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切削术,通过精确计算角膜切削厚度,能将术后剩余角膜基质层厚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降低角膜扩张风险。相关研究显示,在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中,术后裸眼视力达到预期矫正效果的比例超过95%。
2、术前评估要求
规范的眼科检查是确保安全的关键流程。包括角膜厚度测量、眼压检测、泪液分泌试验等20余项检查,能有效排除圆锥角膜、青光眼、严重干眼症等禁忌症。部分机构采用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可更精准评估角膜抗张力强度,将手术风险降低至0.1%以下。
3、个体差异性
术后可能出现干眼、眩光等并发症,多与患者自身眼部条件相关。约15%-20%患者术后早期会出现轻度干眼症状,但通过人工泪液治疗通常3-6个月可缓解。夜间眩光发生率约5%-10%,多发生于瞳孔直径较大或高度近视患者,术前瞳孔测量能有效预测该风险。
建议选择具备三级眼科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手术,术前配合完成所有检查项目,术后严格遵循医嘱使用眼药水并定期复查。存在角膜炎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孕期等特殊人群,需如实告知医生评估手术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