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的发生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但也涉及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过敏原接触等,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1、遗传因素
过敏体质具有遗传倾向,若父母存在过敏性疾病,子女发生过敏的概率可能增加。此类人群接触过敏原后易引发免疫应答,出现皮肤瘙痒、打喷嚏等症状,通常需要避免接触已知过敏物质。
2、免疫系统异常
部分患者因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接触无害物质时会产生过量IgE抗体,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这种情况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孟鲁司特钠片等药物控制免疫反应。
3、过敏原接触
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物质可直接刺激机体引发过敏反应。患者可能出现荨麻疹或过敏性鼻炎,需通过皮肤点刺试验等检测明确过敏原,并在生活中采取隔离措施。
过敏患者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保持室内通风。若症状反复发作或伴有呼吸困难,需及时到变态反应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或药物干预,避免盲目使用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