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护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肺炎、伤口裂开以及压疮等并发症风险增加。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后护理的细节密切相关,需加强护理措施以减少风险。
1、切口感染
术后切口清洁不到位或未定期换药,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引发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甚至发热等症状。此时需及时就医处理,医生可能会开具头孢呋辛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需清创处理。
2、深静脉血栓
术后长期卧床、缺乏下肢活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表现为单侧肢体肿胀、皮温升高或疼痛,严重时可引发肺栓塞。建议术后尽早遵医嘱进行踝泵运动,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等抗凝药物预防。
3、肺炎
术后因疼痛限制咳嗽排痰,或长期卧床导致呼吸道分泌物积聚,易诱发坠积性肺炎。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黄痰等症状,需配合雾化吸入氨溴索溶液,并口服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治疗。
4、伤口裂开
过早拆线、剧烈活动或营养不良会影响伤口愈合,导致缝线断裂或组织分离。此时需立即卧床制动,由医生重新清创缝合,并加强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
5、压疮
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会使骨突部位持续受压,导致局部皮肤缺血坏死。常见于骶尾部、足跟等部位,表现为皮肤红斑、水疱或溃疡。需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使用气垫床减压,局部涂抹湿润烧伤膏促进愈合。
术后应严格遵循医护人员的护理指导,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尽早进行康复锻炼。注意观察体温、切口渗液及肢体活动情况,出现异常症状需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处理。家属需协助患者定期翻身、叩背排痰,并保证营养摄入以促进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