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水石作为一味常见中药材,其功效作用主要包括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解毒消肿、利湿退黄以及凉血止血。需在中医辨证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1、清热泻火
寒水石性寒沉降,归心胃经,能清除气分实热。适用于外感热病引起的高热烦渴、汗出不解等症状,尤其对胃火亢盛导致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有缓解作用,常与石膏、知母等配伍使用。
2、除烦止渴
该药材能生津润燥,缓解热邪伤津引起的口渴咽干、心烦不宁。对于暑热耗伤津液导致的脱水症状,可配合麦冬、天花粉等滋阴药材协同增效。
3、解毒消肿
寒水石外用可解热毒,对皮肤疮疡、烫伤灼痛等症状具有收敛消炎作用。其含有的矿物质成分能中和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常制成散剂调敷患处。
4、利湿退黄
通过促进湿热邪气排出,适用于肝胆湿热引发的黄疸、小便短赤等症状。在治疗肝胆系统疾病时,多与茵陈、栀子等利胆退黄药配伍使用。
5、凉血止血
能清血分热邪,改善血热妄行引起的鼻衄、牙龈出血等症状。对于血热型皮肤病如湿疹瘙痒,可与生地、丹皮等凉血药物协同应用。
使用寒水石需注意其性寒伤胃,脾胃虚寒者慎用。外用时需确保患处无破溃感染,内服时应严格遵循剂量。出现高热持续不退或出血不止等情况,应及时到中医科就诊,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