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色尿可能与肾小球肾炎、肾结石、横纹肌溶解症等肾脏问题相关,通常提示存在血尿或血红蛋白异常代谢。若长期存在褐色尿并伴有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时,红细胞可能通过受损的基底膜进入尿液,经氧化后使尿液呈现褐色或茶色。患者可能伴随水肿、泡沫尿及血压升高,需通过尿常规、肾活检确诊,治疗常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药物。
2、肾结石
当结石移动划伤肾盂或输尿管黏膜时,可引起血尿,红细胞在尿液中停留时间较长会被氧化为褐色。患者常出现腰痛、尿频等症状,可通过超声或CT检查诊断,结石较大时需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术。
3、横纹肌溶解症
剧烈运动或挤压伤导致肌肉细胞破裂,释放的肌红蛋白经肾脏排泄时会堵塞肾小管,使尿液呈酱油色或深褐色。该病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需大量补液并使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严重时需血液净化治疗。
日常需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若持续出现褐色尿,应及时检测尿常规、肾功能及肌酸激酶水平,必要时完善影像学检查,由肾内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