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后一般可以遵医嘱吃止吐药、止泻药、抗生素类药物以及补液盐等进行治疗,但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食物中毒多由细菌、毒素污染食物引起,患者常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1、止吐药
食物中毒引起的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此时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多潘立酮片等药物抑制呕吐反射,缓解恶心、呕吐症状,但需注意避免过量使用。
2、止泻药
若腹泻严重但未出现血便、脓液时,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减缓肠道蠕动,减少水分丢失。但细菌性肠炎导致的腹泻不宜过早使用止泻药,以免毒素滞留体内。
3、抗生素类药物
细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但病毒或毒素导致的中毒无需使用抗生素。
4、补液盐
频繁呕吐、腹泻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需及时口服补液盐Ⅲ补充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液体。
发生食物中毒后建议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并保留样本供检测。轻度中毒者可通过催吐减少毒素吸收,但神志不清或腐蚀性毒物中毒者禁止催吐。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洗胃、导泻等处理。日常需注意食物存放和烹饪卫生,避免进食过期或未煮熟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