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概率存在明显差异,具体风险与接触方式、病毒载量及防护措施有关。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日常接触不会感染。
1、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措施的肛交感染概率约为0.5%-3%,阴道交约为0.1%-0.2%,口交风险低于0.01%。男性同性性行为因直肠黏膜易损,感染风险较高。正确使用合格安全套可降低85%以上感染风险,抗病毒治疗使感染者病毒载量检测不到时基本无传染性。
2、血液传播
共用针具吸毒感染率约0.63%,输血感染概率现因严格筛查已低于1/50万。医务人员被HIV污染针具刺伤感染率约0.3%,黏膜暴露感染率约0.09%。破损皮肤接触感染需要病毒载量极高且接触时间较长。
3、母婴传播
未经干预的垂直传播率为15%-45%,孕期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剖宫产及避免母乳喂养可将风险降至1%以下。母乳喂养6个月感染风险约5%-20%,混合喂养风险最高。
日常共同生活、蚊虫叮咬、礼节性接吻、共用泳池等均无传播案例。建议发生高危性行为后2-6周进行抗体检测,72小时内可使用暴露后预防阻断药物。确诊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既可控制病情也能显著降低传染风险。